“探尋古城淮安之美”古韻之美-城區(qū)篇
本帖最后由 小攝郎 于 2018-12-1 16:42 編輯“探尋古城淮安之美”古韻之美-城區(qū)篇原創(chuàng)攝影:小攝郎(圖片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、請勿盜版)
近日,“探尋古城淮安之美”系列網(wǎng)絡文化活動進入了最后一站,“古韻之美篇”,網(wǎng)友們將鏡頭對準了河下古鎮(zhèn)、沈坤狀元府、淮安府署、漕運博物館。
第一站:中國漕運歷史博物館
作為明清兩代融"漕、河、鹽、榷"四大重地于一身的淮安繁華一時,康熙、乾隆六次南巡均駐蹕此地,漕運是明清時期我國經(jīng)濟的大動脈,是當時交通運輸、物資流通、經(jīng)濟往來的主要形式。當時國家管理漕運的最高機構(gòu)--漕運總督署就設在今天的淮安區(qū)。 漕運博物館于2008年開工建設,總建筑面積6300平方米,分地面主體兩層。地面建筑采取我國明清時期建筑風格,總體為品"字形布局,東側(cè)建筑為臨時展廳,西側(cè)為多功能報告廳,中間是門廳及服務空間。地下局部一層,面積5000多平方米,有三個展廳和辦公配套用房及文物庫房。在這里,集中陳列了古代漕運(運河水上運輸)工具及附屬遺留物品,漕運總督府內(nèi)工作與生活用品,曾經(jīng)擔任漕運總督及其他漕運官員(如唐代副宰相劉宴、宋代范仲淹、明代的李三才、史可法,清代的施世倫、琦善、段祺瑞等)的信函、書札,墨跡及生活用品,以及歷代有關漕糧流通的記錄、證券、量具、代用品。
航拍攝影:小攝郎
本帖最后由 小攝郎 于 2018-12-1 16:47 編輯
第二站:淮安府署{府衙}淮安府署的建筑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,現(xiàn)存衙門原為南宋五通廟,元為沂郯萬戶府。明洪武元年,知府范中以元淮安路總管府府署(現(xiàn)漕運總督部院處)加以修葺為府署。洪武三年,新任淮安知府姚斌在城中選址,結(jié)果選中了上坂街以北南宋五通廟和元沂郯萬戶府,便加以修建改造,作為淮安府的新府署,一直沿用到清末。辛亥革命后,淮安府署為淮安縣政府所在地,解放后一直為工廠占用。改革開放后,江蘇經(jīng)濟飛速發(fā)展,淮安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,文化的保護與利用已集重彰顯。 到目前,經(jīng)過保護性的修繕和周遍環(huán)境美化,淮安府署與其前方的總督漕運部院、鎮(zhèn)淮樓連為一體, 已成為國內(nèi)最大的古代官衙景區(qū),雄居古城中心。
本帖最后由 小攝郎 于 2018-12-1 17:11 編輯
第三站:河下古鎮(zhèn) 河下古鎮(zhèn)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(qū)西北隅,古邗溝入淮處的古末口,曾名北辰鎮(zhèn),是淮安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護區(qū)之一。這里曾誕生巾幗英雄梁紅玉、大文學家吳承恩等歷史名人。明清兩代這里曾出過67名進士、123名舉人、12名翰林,有“進士之鄉(xiāng)”之稱,文化底蘊十分深厚。
本帖最后由 小攝郎 于 2018-12-1 17:01 編輯
第四站:沈坤狀元府沈坤狀元府位于國家5A級景區(qū)周恩來故里的河下古鎮(zhèn),占地15畝、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,分狀元樓、老宅區(qū)、習武區(qū)、向?qū)W區(qū)、園林區(qū)和紀念區(qū)六大部分。狀元府通過文物展陳、聲光電特效等手段反映沈坤的生平事跡,展示中華科舉文化。沈坤是淮安河下人,與《西游記》作者吳承恩是同窗好友。明嘉靖二十年,沈坤中進士一甲第一名,欽賜狀元及第,成為科舉制度以來淮安歷史上第一位狀元。沈坤在喪母居家守孝期間,正逢倭寇犯淮,沈坤變賣家產(chǎn),訓練鄉(xiāng)丁,抵抗外侮,平定倭患,深受家鄉(xiāng)人民的愛戴,一直被人們稱為“抗倭狀元”。
本帖最后由 小攝郎 于 2018-12-1 17:10 編輯
一天的行程在愉快的氣氛中結(jié)束,本次參觀的四個景點無一不體現(xiàn)了我們淮安區(qū)千年古韻之美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,淮安城區(qū)雖然不大,但是歷史人文景點非常的多,這里還有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紀念館以及故居,很多名人雅士古宅故居等數(shù)十處,個人認為如能好好利用,淮安區(qū)的美會讓世人矚目的!
古城淮安區(qū)歡迎您
也想?yún)⒓舆@樣的活動。 照片拍的真美,沒想到淮安還有這么美的地方了,希望淮安發(fā)展的越來越好!{:145_601:} 很有意義的一次活動 {:145_597:}{:145_597:}{:145_597:}{:145_597:} 家鄉(xiāng)美.........
頁:
[1]
2